紫砂壺,一點紫泥,幾點巧思,遇水,凈化腐朽,遇火,呈現絢麗,遇人,吐露性情,遇茶,則心心相印,無所不舍。
紫砂壺,一點紫泥,幾點巧思,遇水,凈化腐朽,遇火,呈現絢麗,遇人,吐露性情,遇茶,則心心相印,無所不舍。
周庚大,字"宜興陶人",1953年生于江蘇宜興市丁蜀鎮前墅古龍窯村。1990年棄教從藝,期間到南京藝術學院北京清華大學函授深造。…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顧紹培徒弟,得其精心指導。潛心研究探索民族傳統紫砂文化。創作設計的紫砂名壺充滿神韻,尤其創作的薄胎紫砂壺聞名陶都。曾多次獲得全國紫砂評比金、銀獎,受到壺友們的喜愛。
1996年,創辦"茶緣陶藝"紫砂工作室。
2000年被中國藝術家雜志《茗壺賞析》收編。
2002年,《圓竹》壺作品在兩岸四地澳門文化藝術展榮獲紫砂傳統工藝銅獎。
2003年,《秋葉》壺獲第二屆中國陶瓷藝術展銅獎,并被無錫市博物館永久收藏。
2005年,《滿園春色》壺獲"第七屆上海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"。
2005年,《翔和》壺獲天津全國禮品、藝術品"中藝杯"評比一等獎。被"天津日報"報道。山東省博物館永久收藏。
2006年,《梅竹》壺獲中國上海第八屆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金獎。
2007年,"大乳鼎"作品在第三屆深圳國際文化產業、茶道論壇紫砂精品展中榮獲金獎。
2009年,《竹葉丹青》、《鴻運當頭》、《祥和》申報國家創作專利。
2011年,《擎天》壺作品榮獲山東紫砂收藏鑒賞論壇金獎。
2012年,《四節竹段》獲中國(杭州)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銀獎。
2013年,《砂四方》《事事如意》榮獲中國山東濰坊第六屆文化藝術展金獎。
常有作品被臺灣《紫玉金砂》、《壺中天地》等雜志登載。2000年被香港大世界出版公司《跨世紀知名陶藝家集》收編;2001年被福建美術出版社《陶魂》收編;2001年被世界藝術家雜志《世界藝術家--中國藝術家專號》收編;2002年被《宜陶人》收編;2004年被無錫市文聯太湖雜志社《茗壺賞析》收編。2000年《圓竹》壺被香港大世界收藏中心永久收藏。
新壺經過開壺程序后,就可以正式使用了,使用的過程也就是養壺的過程。相對于開壺,養壺的過程更加漫長,需要很好的耐心。一定要在品茶的過程中養壺,而不是在養壺的過程中品茶。養壺如養性。一把養好的壺,應該呈“黯然”之色,光澤“內斂”,如同謙謙君子,端莊穩重。養壺的方法更是五花八門,究其宗旨,基本原則都是一樣的,不外乎以下6點:
1.徹底將壺身內外洗凈。
2.切忌油污接觸。
3.用茶汁滋潤壺表。
4.適度擦刷。
5.用畢清理晾干。
6.讓壺有休息的時間。
說起來好像挺復雜的,其實做起來也沒什么,只要平時一點一滴細節上多注意。具體說要注意幾個細節:在養壺的過程中要始終保持壺的清潔,尤其不能讓紫砂壺接觸油污,保證紫砂壺的結構通透;在沖泡的過程中,先用沸水澆壺身外壁,然后再往壺里沖水,也就是常說的“潤壺”;常用棉布擦拭壺身,不要將茶湯留在壺面,否則久而久之壺面上會堆滿茶垢,影響紫砂壺的品相;紫砂壺泡一段時間要有“休息”的時間,一般要晾干三五天,讓整個壺身(中間有氣孔結構)徹底干燥。